(上接1版)
“抓工业要有耐力、有定力,招商引资要围绕主心骨产业。对于荣昌的工业,要抓小不放大。消费品工业市场需求大,产业可持续性强,对物流半径有要求。消费品工业单个项目一般投资和产出体量都不会太大,大城市看不上,却正好给我们提供机会。”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
选准产业,与成渝两个大城市错位竞争,接下来该怎么做?荣昌的答案,是产业集群化。简言之,即在招商引资中不单纯看企业投资规模,要看企业是否形成重资产、能否恒产,更看重其与既定产业门类的关联性,更加注重“补链成群”。例如兀盾纳米科技,项目占地不足百亩,产值规模不大,但它能有力地汇聚行业上下游,且对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事实上,通过近三年持续的“补链”,荣昌陶瓷产业已经从陶延伸至瓷和玻璃,集聚了国内陶瓷十大品牌企业,前不久亚洲最大的华兴玻璃等两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也落户荣昌。
“枝繁叶茂”的产业生态焕发出对行业资本的巨大吸引力。2019年,荣昌几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超过67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由2016年的310亿元增长到1269亿元。与此同时,荣昌工业集中度达到78.5%,仅高新区就集聚了600多家企业。最新的消息是,为缩减进项物流成本,一批玻璃包装的大用户食品企业,相继到荣昌投资建厂。
融入双城经济圈,瞄准成渝两个市场,在差异化、集群化上作文章,荣昌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数据显示,2019年,荣昌GDP是2016年的1.77倍,三次产业比由2016年的13.3∶62.3∶24.4调整为2019年的8.3∶52.5∶39.2,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