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该造楼机最为关键的顶升操作技术极具智能化,由以往“攀岩式”大功率、长行程顶升改为小油缸“阶梯式”短行程顶升。而其看似庞大复杂的设备顶升操作,只需1名管理人员在控制室内一键启动,五六个工人做好安全巡视即可,80分钟就可顶升一个3米作业层。
“造一层楼,传统脚手架施工一般要7天,而‘住宅造楼机’最快只要3天。”王磊说,该造楼机融合了外防护架、可开合雨篷、遥控布料机、管线喷淋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造楼机还采用轻型外墙支点,减少了以往爬架的安全隐患,且设备材料回收周转率达90%以上。
重庆日报记者在“住宅造楼机”施工平台看到,这里有空中施工通道和可开合雨篷,整个“大板凳”覆盖了5个半楼层,外架上部正在对主体结构施工时,外架底部同时进行装修等多个工序作业,俨然一个空中移动工厂。
据介绍,在施工时,可开合雨篷可收缩用于吊装材料;暴雨来临,可关闭雨篷遮雨;高温天气也可关闭雨篷、开启喷雾装置进行降温,为全天候封闭作业创造了条件,也给工人提供了更人性化的作业环境。
“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正在现场作业的工人刘文军说,以前要把上千斤的模板拆成五六块,转运到上一层。现在,工程师按下控制键,就可实现模板直接顶升、自动吊走。
中建三局三公司(西南)副总经理张志华说,“住宅造楼机”的投用,对我国建筑工业化、集成化,具有革新性、引领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