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好住高校强强合作释放成渝发展新动力对数字人才不能“一引了之”积极健康地度过“后高考时代”追捧古风文化,别“叶公好龙”治理老年代步车应疏堵结合落实“禁渔令”需要握指成拳
第007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好住
高校强强合作释放成渝发展新动力
对数字人才不能“一引了之”
积极健康地度过“后高考时代”
追捧古风文化,别“叶公好龙”
治理老年代步车应疏堵结合
落实“禁渔令”需要握指成拳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7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落实“禁渔令”需要握指成拳

杨耿

  ■让渔舟不再唱晚,是为了重现鱼翔浅底的景象,这是保护长江生态应有的取舍

  ■让“禁渔令”落到实处、发挥威力,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加强执法监管,重拳出击整治非法捕捞

  在长江上撒了26年的网,赵云眼看着入网的鱼儿一天比一天少,母亲河越来越贫瘠。三代人在长江上捕鱼为生,终于在他这儿画上句号。告别船上的渔火,点亮岸上的灯火,渔民赵云摇身一变,成了开农家乐的赵云。谋生手段变了,但奋斗的劲头不减,生活就有希望,日子有奔头……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禁捕,越来越多像赵云这样的渔民,开始收网上岸,奔向新的生活。长江禁渔政策规定,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让渔舟不再唱晚,是为了重现鱼翔浅底的景象,这是保护长江生态应有的取舍。

  长江是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但长期受到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长江“生病”,后果很严重——鱼儿越捕越少、越捕越小,一些渔民用“绝户网”和电、毒、炸等非法渔具渔法竭泽而渔,造成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现在不禁渔,未来长江就可能无鱼可捕,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十年禁渔”,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打赢长江禁捕退捕这场硬仗,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行稳致远,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应有的担当。重庆的干部群众,要有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的决心和行动。

  对于长江生态修复来说,“禁渔令”的实施,才刚刚开了头,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让“禁渔令”落到实处、发挥威力,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加强执法监管,重拳出击整治非法捕捞。据媒体调查,尽管各地加大了打击力度,依然有人铤而走险,非法捕捞野生江鲜。可想而知,随着禁捕工作的持续推进,渔业资源将逐步恢复增长,非法捕捞的利益诱惑也会加大。只有从源头和终端斩断从捕、运、销到餐桌的地下产业链,才能真正解除长江鱼类面临的威胁。

  “十年禁渔”,意味着常态化监管,对渔政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抓紧补齐工作上的短板。而要想守护好长江鱼类,仅靠渔政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需要群防群治。被人们反复提及的重庆江津区鸿鹄护鱼志愿队,就是这样一支民间护鱼力量。他们没有工资、自带装备,夜以继日守护长江鱼类,破获沿江非法捕鱼案件逾千起。不断壮大长江护鱼队伍,汇聚“握指成拳”的护鱼合力,落实“禁渔令”就有了更坚实的支撑,长江才能更好地休养生息。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