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疫情暴发以来就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有力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提供支援帮助,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聚焦于“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四个方面,向世界讲清全球抗疫的中国立场、中国行动和中国倡议,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讲清事实,增强中国抗疫故事传播力。“事实第一性”是对外传播应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讲故事的策略方法固然重要,但故事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可信。要向国际社会讲清病毒的发现过程、传播途径及中国政府及时公开处置的客观事实,引起世界各国对新冠病毒极大传染性危害性的高度重视,向世界介绍疫情防控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结合历史和现实,讲好病毒无国界、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敌人的事实,唤起世界各国理性客观地看待疫情,把重心放在及时有效组织疫情防控和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结合理论和实践,讲好科学防控、群防群控是对抗病毒最有效手段的事实,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携手拉起最严密的国际联防联控网络。事实蕴藏在细节之中,抗疫期间中华大地每天都发生着无数真实感人的故事,要善于以小切口来折射这场大战“疫”,用具体鲜活的事例说话、用准确真实的数据讲述,把中国抗疫故事融入一件件细致的防控工作之中,融入到一个个普通人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之中。
讲活形象,增强中国抗疫故事吸引力。较之于理念、理论等的讲述,描述形象更易于被受众明确地感知和触摸到。讲活中国的抗疫形象,用独特的个性特色来展示,用典型而生动的代表性人物、标志性事件来描绘,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真实、多维、立体的中国抗疫形象。要深入挖掘战“疫”中所体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守望相助、亲仁善邻”的人民大爱情怀,塑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抗疫形象。中国抗疫形象也是具体生动、血肉丰满的,要抓住诸如医护人员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志愿者们团结互助、无私无畏,社区基层工作者勇于担当、守土有责等代表性人物,以及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病毒分离、基因测序并及时与世界共享,主动邀请世卫组织专家组前往中国多个城市实地考察等标志性事件,深入挖掘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故事,以点带面地共同烘托塑造抗疫整体形象。
讲深情感,增强中国抗疫故事感染力。在对外传播中,除了诉诸逻辑论证的“理性传播”,也需要诉诸情感交流的“感性传播”,只有带着感情讲,才能使人带着感情听。世界各国人民在思维方式、话语体系、文化背景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在心理上、情感上却能够跨越时空、超越种族同声相应。讲述中国抗疫故事要更加注重人类共通的心理和情感表达,用心灵的沟通与人性的共鸣,缩小空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互信。要向世界各国传递战“疫”必胜的中国信心,虽然病毒传染性极强,但中国经验证明,疫情是可防可控的。要向世界人民传递守望相助的中国爱心,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合作抗疫,无不是中华民族崇尚团结、和睦、和谐,中国人民珍视友谊、懂得感恩的生动见证。将这些真情实感注入故事之中,一定能够打破话语壁垒、架起沟通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
讲明道理,增强中国抗疫故事公信力。感人心者,莫深乎义。一个好的故事,会让人觉得有嚼头有回味,读完听完有所思有所悟,这其中关键就是故事背后的道。要在抗疫故事中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中国讲情义重道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与格局,阐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的深刻性、前瞻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坚持有立有破的原则,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对种种谣言与偏见予以及时坚决地回应批驳,多用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中肯评价、在华外籍人士切身感受予以回击,讲明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才是正确应对之道,讲明各国应秉持安危相连、命运与共的和谐相处之道,推动世界各国坚定信心、担起责任、加强合作,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