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线战士,必须坚持到获得胜利的那一刻。”
上海抗疫医生 李锋
“在拥有世界胸怀的同时自己不会忘记中国根。”
南京高三学生 李滟鸿
“……我们青年一代要在这片热土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老乡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延安脱贫攻坚一线青年 王刚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纪念日。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各界群众追思先烈,铭记历史。不少奋战在防疫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更以自己不平凡的业绩向永垂史册的抗战英雄致敬。
7日上午10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国歌声,部队指战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向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和遇难同胞默哀,并敬献花束。
广育小学学生史静妮俯身献花后向无名英雄纪念碑行少先队礼。“我们一定要学好抗战历史,激励自己,长大后要像抗日前辈一样报效国家。”她说。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表示,牢记历史,就是要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社会各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成人病例的定点医院,至今收治病例超过600例。中心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曾见证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沿海登陆后当地军民的奋勇抵抗。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李锋在疫情暴发前曾带儿子参观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
疫情暴发后,李锋是第一批进驻应急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从1月23日到7月5日,李锋只有1天回家与家人团聚,其余时间都吃住在应急病房内。
李锋说:“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线战士,必须坚持到获得胜利的那一刻。”
在南京,7日上午8时30分,南京外国语学校30余名高中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行前一课”。同学们将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从接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历史传播者。
相比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的懵懂,这一次参观让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李滟鸿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滟鸿告诉记者,即将踏出国门,在拥有世界胸怀的同时自己不会忘记中国根。
“‘七七’深宵巨炮吼,永定河畔贪狼奔……挥刀横扫犬羊群,左砍右杀血染襟。以一当十十当百,有我无敌志凌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7日举行的“铭记历史 共祈和平”活动中,博物馆小志愿者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地诵读抗战诗歌《卢沟桥战歌》,83年前那段尘封的历史重现。
7日,一些群众自发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七七事变”83周年。35岁的讲解员王园园站在展厅第二单元,戴着口罩的她为参观者讲述延安与“七七事变”有关的革命历史。
在延安,还有一群年轻人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带领村民把一个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王刚2016年回到家乡延安市延长县,帮助当地销售农特产品。“革命战争年代虽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青年一代要在这片热土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老乡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王刚说。
(记者潘旭、张斌、邱冰清、侠克 赵洪南)
(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