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绿水青山 共同的绿色家园生态环保领域立案3327件 追偿生态修复治理金1500余万元巴南加紧整改鱼洞黄溪口泵站溢流问题重庆中烟黔江卷烟厂先锋团队引领“追赶者”步伐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第005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你我的绿水青山 共同的绿色家园
生态环保领域立案3327件 追偿生态修复治理金1500余万元
巴南加紧整改鱼洞黄溪口泵站溢流问题
重庆中烟黔江卷烟厂先锋团队引领“追赶者”步伐
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中烟 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最美追赶者
传承“黔烟精神” 迎接“五年大考”
重庆中烟黔江卷烟厂先锋团队引领“追赶者”步伐

  2019年,重庆中烟新一届党组提出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实施“追赶、集聚、数字化”三大战略。明确为品牌产品定下了“两步走、翻两番”目标,即:通过两年努力,到重庆中烟“五年大考”之际,产销规模达到30万箱,在201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再通过3年努力,到2023年末达到60万箱,在202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跻身行业重点品牌一类烟销量前10强。

  紧扣重庆中烟发展战略部署,历史悠久的黔江卷烟厂发扬和升华“黔烟精神”,向管理要效益,以技术作支撑,创新思路谋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行效率。以制丝车间生产甲班和卷包车间维修二组为代表的两个团队,成为带动全厂员工践行“追赶者”文化,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率先追赶者。

  制丝车间生产甲班

  生产“尖刀班”质量为先

  制丝,是决定产品品质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2019年,是黔江卷烟厂产量再上台阶的硬仗之年,生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作为生产首发端和“主阵地”的制丝车间,面临着把关守护上下游质量和批次生产的重任。

  针对生产过程控制复杂、添加物多、贮丝柜少等现状,生产甲班全体成员紧扣“追赶、集聚、数字化”三大战略,按照车间“节能降耗、管理增效”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生产管理,各工段、各工序紧密配合,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卷制的正常生产,各项考核指标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班组以公司开展的“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秉承“今天的销量反映昨天的质量,今天的质量决定明天的销量”理念,以“质量提升——我们必须做到”为行动指南,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制丝生产实际,想办法、添措施,全年先后解决5大影响制丝质量的突出问题,有力地提升了制丝综合质量和生产保障能力。

  一组数据,见证着他们的努力——去年,该班组生产产品含水率、温度、流量、掺配、加香加料精度等重要指标合格率达到了100%;烟丝正常转序率达99.9%以上;工序合格率达100%;优等品率达95.6%;六西格玛水平稳步提升,烘丝机出口含水率偏差下降明显,达到了0.012%。圆满完成企业下达的生产质量目标。

  除了在生产品控上有所作为,生产甲班还把安全生产视作头等大事。

  “工作前要预想联系、记录、检修准备、防护措施是否妥当;工作中要预想有无漏检、漏修和只检不修及造成妨害的可能;工作后要预想检和修是否彻底。”生产甲班班长杨勇如是说,班组把“三预想”放在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全体员工自觉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就生产现场安全中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加以剖析,摒弃麻痹、侥幸心态,增强对事故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常态化开展“查隐患、促整改”“自查自纠”等日常工作。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得以保持,有力确保了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卷包车间维修二组

  后勤战线的可靠保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质量水平,则依赖于技术的稳定和提升。

  如果把制丝车间生产甲班视作常年坚守在生产主阵地上的“尖刀班”,那么卷包车间维修二组,则是默默奋战在后勤战线的生力军。

  维修二组现有员工16人,其中卷接维修小组7人,包装维修小组9人。2019年,班组在组长刘伟、万书平的带领下,立足设备维修岗位,坚持服务生产一线,认真履行设备维保职责,充分利用专业技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大量疑难杂症,确保了卷接和包装设备的稳定运行,为车间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刘,靠你们了!”在卷包车间,从技术骨干成长起来的刘伟,几乎成了维修二组卷接维修的代名词。对班组而言,这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激励。

  一次,车间某卷接设备切口倾斜,产生毛渣烟支。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增加了原料等物耗。刘伟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展开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故障。

  还有一次,车间一台设备发生烟支“搓团”和咀机卡死错位的故障。刘伟带领维修小组迎难而上,通过增加轮保的方式,让问题迎刃而解。

  一手抓问题的“消”,一手抓隐患的“防”。去年,维修二组通过维保和改造,提高了两台卷接设备的圆周、质量标准偏差合格率。同时也对其它卷接设备的该项指标,进行了技术攻关改造,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

  作为10年前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如今厂里有名的“技术尖兵”,万书平和刘伟一样,他不满足于单纯的设备维护和修理,总喜欢结合产品质量与设备运行情况,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充分挖掘设备生产潜力。

  去年,他带领包装维修小组对包装机组小盒成型课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对上胶器和刮胶板进行改进,有效降低了包装机组商标纸消耗。为巩固项目成果,他还将商标纸上胶过程中的各个位置间隙要求做了固化,并以此制定《卷包车间ZB25上胶间隙调整标准》,成为维修人员调整设备的重要依据。

  唐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