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月二十七日,二○二○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本版图片由新华社特约记者扎西次仁摄) |
 |
出发! |
 |
冲刺! |
 |
登顶! |
 |
资料来源:新华社、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网站 |
据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7日电 27日11时整,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世界最高峰峰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时隔15年后再次迎来中国测量队伍。在峰顶斜面上,8名身穿红色衣服的队员开始竖立觇标,安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天线。同一时刻,地面6个交会点对峰顶觇标进行交会观测。
这次,峰顶GNSS测量首次依托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提高珠峰高程精度。
“此次测量任务中,大量装备国产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质的提高。”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说,准确收集各项数据,也为人类了解、保护珠峰贡献专业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对珠峰进行过6次测绘和科考。
5月6日,登顶测量正式启动,因天气原因两度推迟冲顶计划。27日,秉持科学筹划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登顶队员战胜了极高海拔区域降雪、大风等艰险,成功登顶。
“指挥部,我们完成了测量任务,准备下撤!”
13时30分许,步话机里传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的声音。
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其间还开展了峰顶雪深和气象等测量,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自然资源部27日发布消息说,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水准测量、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加密测量、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外业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据了解,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的测量数据,珠峰高程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为得到精确的数据,科学家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这一系统工程还需要2到3个月左右时间,最后还要经过一定审核程序,才会得出并公布珠峰确切“身高”。
(记者 多吉占堆 边巴次仁 王沁鸥 魏玉坤)
中国对珠峰测量大事记
(不完全统计)
1714年 受清政府委派,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对珠峰进行过初步的测量
1966~1968年 原国家测绘总局进行珠峰测量
1975年 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1992年 中国测量队与意大利登山队合作,测算出珠峰雪面海拔高程为8846.37米
1998年 中国测量队与美国登山队合作,对珠峰高程进行复测。因美国登山队登顶失败未能进行觇标交会
2005年 首次由专业测绘人员和专业登山人员合作,精确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覆雪深度3.50米)
2020年5月27日11:00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成功登顶。他们从海拔8300米的营地出发,经历近9个小时的攀登成功,并进行测量工作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珠峰登顶意义不凡
这是一次和国家科考工作紧密结合的登山活动,我们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联手重测珠峰高度,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仪器和大数据的研发应用为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珠峰提供了条件,让我们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向世人展示测量结果,也让我们对珠峰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
今年正好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60周年之际,让这一次登顶珠峰意义非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全世界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攀登者的脚步却没有因此停止。在这样特殊的困难时期,我们如期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
(据新华社5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