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市金融机构座谈会指出,金融机构要抢抓机遇,积极响应、深度参与、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聚势赋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随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突破口。
一是加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力。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由区域性特大金融中心竞争转变为构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群国际金融中心体系。随着核心的城市群逐步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相邻国家或者区域构成的金融圈层系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相互分割”的金融中心,合理布局、层级分明、有序发展、分工互补的城市群金融中心体系逐步成为未来全球金融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经济体量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城市群,是带动西部发展、推进区域融合的重要战略板块,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形势下,必须携手共建协同发展的西部国际金融中心体系。重庆要立足于直辖市行政体制优势,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雄厚的经济发展支撑优势,加快打造内陆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成都要立足于区域金融规模较大、辖区内人口和高净值人士较多,证券、基金和创业投资等金融细分领域发展较好,金融人才和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打造国家级金融中心城市。
二是加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能级辐射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要打破城市群边界,构建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等网络联接,提升在世界城市群网络中的重要性和能量级,更好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协同作用。尤其是要加强与南向粤港澳、黔中、滇中、北部湾城市群,北向兰西、乌昌石城市群,以及东部长三角等城市群在金融领域的紧密合作,加速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城市群网络中的金融中心极核重要性和支撑力。
三是加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市场驱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亟待破除川渝行政区划障碍,促进双城经济圈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继续做大做强成都和重庆主城两个极核,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要加速拓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中心集聚和辐射范围,增强金融中心“腹地”意识;主动将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纳入辐射半径,增强与各省市在物流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旅游金融、生态金融、数据金融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引领金融创新范式、共商协同发展机制、共建金融服务市场。
四是加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政府调控力。政府调控力是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主导动力,是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整合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必须依托于政府强有力的调控力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设立由两地金融管理部门参与的金融专项工作小组,构建上下贯通、协调有力、响应及时的推进体系,协同有序推动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建设,形成信息联通、措施联动、问题联治的局面。在金融发展规划、市场融合、监管考核、统计分析等方面增强合作力度、提高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形式、创新协调合作机制,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增添动力。要推动成渝两地金融人才双向交流、培训、挂职,共同组建西部金融高端专家智库,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