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签署首个人才合作协议我市从4个方面推进川渝知识产权合作江北区与巴中市签署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渝诉讼服务异地通办、一体通办立足法院工作 助推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党史部门就加强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第004版: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圈”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两地签署首个人才合作协议
我市从4个方面推进川渝知识产权合作
江北区与巴中市签署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成渝诉讼服务异地通办、一体通办
立足法院工作 助推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党史部门就加强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川渝携手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青年人才荟萃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川渝两地签署首个人才合作协议

  本报讯 (记者 陈国栋)4月21日,在重庆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四川与重庆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这是川渝两地签署的首个人才合作协议,开创了两地人才发展的新局面。

  《协议》内容包括人才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人才协同发展具体举措、人才协同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

  根据《协议》,人才协同发展战略目标是:努力将双城经济圈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青年人才荟萃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具体举措,包括共同争取中央国家部委支持、积极推进政策制度协同、协同开展引才育才、加快搭建协同发展载体四个方面共13项具体措施。如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分级分类推动双城经济圈高层次人才评价、职称、技能等级、外籍人才居留等方面互认;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推动“重庆英才卡”与四川“天府英才卡”对等互认,在户籍迁徙、安居置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对等共享;推进省(市)校、地区、校校、企企、校企等层面合作,组建高校、院所、产业等人才发展联盟,支持两地人才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项目等。

  据了解,为保障《协议》内容落地落实,两地在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的大框架之下,建立由四川省、重庆市组织、科技、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及成都市共同参与的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人才协同发展新形势任务,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争取国家重大人才政策、项目支持,推动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

  近年来,两地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如自贡、泸州、广安等地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签署了30多份合作协议,开展系列务实合作;内江、达州、广元等地依托重庆高校培训资源,围绕公共管理、产业发展、专业基础等专题,两年累计培训干部千余人次。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川渝两地的与会嘉宾对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达成共识,都迫切希望走得更近、抓得更紧,把《协议》中的内容早日转化为工作机制、发展规划、支持政策、重大项目和具体事项,确保早日开花结果。

  共同打造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高地

  1 在人才政策协同方面

  双方将共同争取国家人才政策改革试点,协同开展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实现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区域人才政策体系

  2 在人才资源共享方面

  共建共享人才招引联络、信息网络、人才数据库等资源,协同开展全球高端人才延揽,开放共享科技、教育、产业等优质资源平台,协同推动人才培育,促进人才高效集聚

  3 在人才平台共建方面

  共同争取在双城经济圈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国家重点项目,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4 在人才市场相通方面

  推进人才资格互认、人才市场准入、人才统计标准、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贯通,组建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促进区域人才合理布局、有序流动

  5 在人才活动联办方面

  协同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人才活动,开放共享人才论坛、干部培训、专家研修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平台,互学互鉴活动经验,充分激发区域人才活力

  资料来源:重庆市委组织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