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职教助力 山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第012版:牢记嘱托 书写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綦江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
职教助力 山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教助力 山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三步走”助力脱贫攻坚

    学校开展技能展示活动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有着教育成本较低、更利于受教育者就业、面向社会大众、服务范围较广、层次较多的独特优势。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近年来,围绕“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培育开放经济”的县域发展策略,巫山职业教育中心肩负“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的重任,积极探索移民安稳致富和助推县域脱贫攻坚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职教扶贫之路。

  精准扶贫“结对子”

  想民所想解民所忧

  “梁师傅,最近屋头情况啷个样?娃儿的学习还顺利不?”一大早,双龙镇天鹅村七组村民梁金保家就迎来了一位“熟客”。他是来自巫山职教中心的老师谭世保,自2017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他常常登门拜访,手把手帮助梁金保一家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难题。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3年来,谭世保以“扶智”为突破口,讲政策、做工作、拉关系,还偶尔亲身示范搞卫生,终于让这个原本“油盐不进”的“钉子户”对扶贫工作逐渐从抵触到认可再到满意。

  现在,精准帮扶让原本贫寒的家庭日子过得愈发红火。家里盖起了新房子,门前铺上了硬化路,屋后打好了蓄水池,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多亏了职教中心的老师们。”梁金保由衷地感谢道。

  在巫山职教中心,像这样帮扶农户脱贫“摘帽”的教师还有不少。为精准对接帮扶对象,学校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教职工分为7个分队和46个工作小组,利用节假日走村入户,为双龙镇229户贫困户排忧解难。

  “学校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位教师对接,每一位教师至少联系一户贫困户。”校长罗平介绍,在扶贫方法上,也要求教职工尽力解决贫困户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困难,以技术培训、设备扶持、学生资助等形式从源头上斩断“穷根”。

  教师李丽是双龙镇笔架村“战区”的组长。除了要统筹战区21名同仁的帮扶任务,她还曾不顾自身病痛,半年里20余次走访贫困家庭,进行反复的政策宣讲、种养殖技术指导等,为帮扶对象送去慰问品2000余元,帮助贫困户搬入新家顺利脱贫。

  “光做不行,还要看效果。效果好不好,百姓的评价最直观。”李丽说,每年她们都会跟进对贫困户进行满意度抽查,结果显示满意度高达98%,“村民们的认可就是我们坚持做好扶贫工作的最大动力。”

  如今,在巫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早已如期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摘帽,双龙镇,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乡镇也在巫山职教人的倾力帮扶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村校携手“找路子”

  技能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老板,再来两份醉鸡!”节假日,双龙镇乌龙村刘幺妹农家乐里依然热闹无比,只见店内宾客满堂,各式地道农家菜上桌香气四溢,老板娘刘远香在收银台前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家农家乐开了已经快3年了,生意依旧红火,已经成为村里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回忆起创业之初,刘远香颇有感触:“前期缺乏资金,县职教中心帮了我们不少忙。”

  原来,店里的冰柜、燃气灶等设备都是巫山职教中心免费赞助的,不仅如此,学校还多次派老师培训烹饪等技术,在媒体上为其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帮助刘远香一家增加经济收入,提升脱贫致富信心。

  2017年,结合全域旅游建设,巫山职教中心依托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始了“校村互动”的试点探索,助力了一大批像刘远香一样的贫困户走上创业脱贫、技能致富的道路。

  一方面,学校实施产业引领,协助贫困户打造生态旅游、绿色种植、有机养殖等致富项目,促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另一方面,以“三级培训网格体系”为支撑,通过将培训班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进入学校接受培训的方式,对县域群众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村校携手共建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脆李、柑橘等种植示范基地6个,有力推动了32家农家乐、65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开展致富带头人、脆李种植技术等项目培训,培训人数20892人,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近3亿元,带动12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越线。

  产教融合“搭台子”

  筑巢引凤孵化创业梦

  在巫山职教中心校园内,有一片“特殊”的办公区域,这里每天忙碌的是各个入驻企业的员工;这里面积不大,装潢简单,却是30多亿元线上年交易额的诞生地。

  这里就是针对微(小)型企业和各类初始创业人群开设的巫山县创业孵化基地。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而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巫山,要实现脱贫致富,职业教育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

  基于此,巫山职教中心以创业孵化基地和“‘营销巫山’众创空间”为载体,积极探索“一部一企”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点,以产业兴旺助力脱贫攻坚。

  “孵化基地引领、帮助、指导县域群众注册企业,帮助他们发展企业,企业成熟后搬离学校,学校继续孵化新的企业。”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内现有入驻企业35家,孵化成功率100%。”

  重庆香舍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入驻基地的其中一家企业。2017年初,公司搬进基地后,仅一年,企业销售额就由原来的两三百万元增至2000多万元,2019年新开辟柑橘种植基地2000余亩,企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

  “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水电等物资,还多次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企业负责人余和平说。

  在巫山职教中心,类似这样孵化成功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学校成功孵化小微企业214家,解决4300余人就业创业。“互联网+”电商运营模式在巫山悄然兴起,实现线上年交易额30多亿元,促进了巫山纽荷尔、巫山脆李等特色品牌、产业的飞速发展,增加种养殖户经济收入4亿多元。

  通过带动企业经济发展,巫山职教中心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振兴乡村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何霜 刘洋 图片由巫山职教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