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老街遥远的胡家洞坎《鸟儿荷间“舞”》米豆腐的月光曲碚石风景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生长的老街
遥远的胡家洞坎
《鸟儿荷间“舞”》
米豆腐的月光曲
碚石风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碚石风景

万启福

  涨水时,住在河街的人,心挂老城的人,花开花落可以不关心,看水泛桃色的机会,却一次也不愿错过。

  涨水从温塘峡奔泻而下,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峡口、大沱口、金刚碑、郭家沱、张家沱,马鞍溪、白鱼石,一江水滚滚而来。

  庙嘴处于马鞍山顶端,悬岩高耸,离江很近,是观水最好的地方。佇立石栏边远眺,黑石潭下那脉红砂石石梁已杳不可寻。那道石梁,住在老城尤其是河街的人,习惯性地把它喊成白鱼石或者白银石。白鱼指的是团鱼,学名鳖;白银则是银锭。这样喊是石梁狗脚湾端头那砣巨石形状像白鱼及白银,尤其是大水将它欲沉未沉的时候,特像。

  水光浮天,白鱼石浮在水浪中,现出庐山真面目,活脱脱的大鳖一个,波涌浪掀,屹然不动。一只轮船逆流而上,驶近碚石时汽笛鸣响几声,也许是向它致敬。而我从小时候起,每见碚石如此逍遥,总想学它的千年铁背神功。

  远望温塘峡,千尺断岩上,暮春的林木郁乎苍苍,空云的颜色有些凝重,云情中暗蕴雨意,不及山边水沱上飞迴的翅影那般舒卷轻盈。最轻盈的飞翅要数河边的鸟儿了,从岸草间掠向水面,掠下飞上,闪电一样轻灵!它的叫声很快活,可惜那软语的呢喃盖不过飞扬激湍的涛声。

  打望峡口,江水滔滔奔泻,水汽淋漓地流向我。观水的人纷至沓来,不约而同地挤在石栏前观水,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乱哄哄的,透出的却是久违的兴奋。

  “王老幺,你看啰,这水涨得好快,白鱼石要淹完了。”“苟二哥,看清楚没得,这河水还要大涨,你看河中间拱起好高,浪子在朝两边莾起扑。”他俩是我住河街时的发小,走近打声招呼,也和他们聊水。儿时那些在涨水天在岸边水湾用撮簊掳鱼,那些下河捞泡柴的陈年往事聊了一茬又一茬。他俩告辞离开,我走向庙嘴茶寮,泡了一杯苶喝。

  心定神闲之后,我移向航标柱旁打望。涨水一刻一变,如鳖的碚石已沉入波心,杳不见影。我指指点点,猜想白鱼石在波中唤我等我。啊,这种相望不相见的打量,意蕴也许更为深沉。

  其实,不涨水时的碚石,也挺好玩。年少时从十二座小石桥到碚石,或跑到狗脚湾凫泡子水,或躺在碚石上晒太阳,或在乱石潭中捞桃花水母,乐趣无穷。

  忽然想起老人口中的“十二座石桥不过河”。那十二座桥不过是纤道,当年往温塘峡上河方向开的木船泊靠正码头回水沱,回返时从回水沱划向碚石上岸,开始拉纤,经过一道折如狗脚的石梁,迈向十二座小石桥。

  纤夫们齐声喊着号子,躬着腰匐行,走过一座石桥又一座石桥。水流如箭,号子声齐整、急促。走过红砂碛,水势稍缓。斜石梁边,一些女人在洗铺盖毯子衣裳,满眼花的衣裳、潮红的脸、白藕般的手臂。

  号子长一声起调,纤夫们闻声,顿时从匍匐中抬高了腰板,身姿轻摇,富有韵律感,纤歌开始悠扬起来。

  如今,木船已在嘉陵江遁影了,纤夫和纤歌也自然远去。十二石桥在1958年被炸飞,涨水直扑正码头回水沱,又用乱石码了一道石梁,这道石梁还在。无数好奇的脚步越过乱石走向白鱼石,这块天然巨石,可以贴切地打望嘉陵江最美的风景。

  年少时习诗填词,初二时写有“试问江水如何往,重山锁水苍茫”之句,因为得到长者夸奖,所以至今记得。如今观水,惭愧起来,方悟水流如斯,不舍昼夜,重山关锁不住,它去的最终地方,是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