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月十一日,援孝感医疗队员回到大足家乡,和久违的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通讯员 黄舒 摄 |
 |
四月十一日,援孝感医疗队员王春兰回到璧山家乡,和孩子亲吻。通讯员 曾清龙 摄 |
(上接1版)
“因为我们有过命的交情。”薛利娟说,她是2月25日到的孝感市中心医院,比同一组队员晚,虽然在重庆培训过穿脱防护服,但真正到了“战场”,仍很紧张,三层防护服一穿就是半个小时,队友每次会等着她,等从隔离区出来,她脱隔离服的动作更慢了,队友就在缓冲区隔着玻璃看着她,直到她脱完才一同离开。
薛利娟所在的组有4个人,却分别住在不同的酒店,但大伙都要等着一起离开医院。“有一天凌晨本来4点就下班了,结果5点才走。”薛利娟说,分别在即,虽然归心似箭,但有深深的不舍,“以后也许很难有机会再这么战斗在一起,或许工作上也难有交集,只能道一声珍重!”
在人群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周明川手持着“市人民医院”的牌子。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出发前,我向院领导承诺,要把队员们平平安安地带回来,我做到了!”
他说,在孝感,感受最深的就是队员们彼此都为对方着想,很团结,大家都想着尽量能在这次任务中多一些担当。
最想与亲人吃上一顿团圆饭
人群中,巴南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张志坚用行李箱驮着儿子毛毛,两人不时说着悄悄话。让张志坚满心柔软的是,毛毛为他制作了一张特别的奖状,奖状上写着:“张志坚医生,祝贺你在2019-2020年学年度上期第二届医院大会中被评为优秀医生。”奖状一侧,毛毛还画了一个拿着针筒打病毒的爸爸,十分生动。
其实在爸爸出发前,毛毛就画了一张“中国加油”的画。“我把这幅画贴在了行李箱上,也一直鼓励着我,现在终于平安回来,我想带儿子去放风筝,再下厨给家人做顿饭。”
对31岁的巴南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与免疫规划科科员孙锐来说,他回家想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和家人补一顿年夜饭。在孝感,孙锐主要是在云梦县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如同传染病界的“福尔摩斯”。“我们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找出确诊患者的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孙锐说,为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他们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调查,即使如此,仍具有一定的风险,这让远在重庆的父母担心不已。“终于能回家了,一家人终于能补一顿团圆饭了。”
周明川的安排则是晚上和父母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他一直未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危险的孝感,撒谎自己在医院加班。“后来我姐才告诉父母,当时他们还一脸不敢相信地说‘明川不是在医院加班吗’。”
简短的解散仪式结束后,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煜亮在微信上给妻子徐瑜发了一个信息:“我回家了。”可徐瑜没有回。
“可能她在忙。”对于这样的忙碌,刘煜亮甚至觉得很正常。原来,徐瑜早在除夕夜随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至今仍奋战在武汉。
刘煜亮说,他已经和妻子商量好要先给儿子豆豆买一把玩具枪,弥补一下儿子,然后等妻子回家再补一顿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