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路运邮迈向新阶段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重庆今年已搭建6万多平方米人工鱼巢脱贫户老唐的日子越过越好陈光鑫:义旗耀巴渝全市将开展汛前准备工作综合检查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铁路运邮迈向新阶段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重庆今年已搭建6万多平方米人工鱼巢
脱贫户老唐的日子越过越好
陈光鑫:义旗耀巴渝
全市将开展汛前准备工作综合检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效增加长江鱼类资源数量
重庆今年已搭建6万多平方米人工鱼巢

    四月一日,在江津区鼎锅浩鱼类产卵场建的人工鱼巢,护渔志愿队正在进行巡护。记者 张锦辉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翔)“这些人工鱼巢,相当于是鱼儿的‘产床’一样,可有效增加长江鱼类资源数量。”4月1日,在江津区油溪镇长江边上的鼎锅浩鱼类产卵场,一个个人工鱼巢漂浮在长江边上。据介绍,像这样的人工鱼巢,今年我市共搭建了6.37万平方米,预计可为长江增殖近4000万尾鱼苗。

  近年来,我市陆续进行了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鱼礁建设,以此增加长江(重庆段)鱼类资源,修复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去年11月14日,在江津区米帮沱码头,我市就开展了冬季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珍稀特有鱼类10种50余万尾。

  “虽然我们放流了很多鱼类,但由于人类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鱼类产卵繁殖的环境遭到了破坏,不利于鱼类的自然增殖。”市林业局一负责人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涵盖了从江津区石蟆镇沙溪口至地维大桥的长江水域,全长115.22公里,保护区内有鲤、鲫、鲂、鳊、鮊、鯝、鲇、黄颡鱼、棒花鱼、麦穗鱼等众多产粘性卵的鱼类,但由于岸边油草的减少,鱼卵缺少附着物,很多鱼类自然增殖困难。

  为了进一步增加天然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今年,我市开始在保护区内,根据鱼类繁殖习性,采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拟鱼类产卵环境,建设人工鱼巢,以满足鱼儿产卵需求。截至今年3月,我市已在江津区和永川区的杨家沱、鼎锅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个鱼类产卵场建设人工鱼巢638个单元,共计6.37万平方米。

  记者在鼎锅浩鱼类产卵场看到,人工鱼巢是由竹子编制成的一个个竹框,里面扎满了油草,“到了晚上,鱼类就会来此产卵,附着在油草上。”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云解释说,由于鱼类聚集较多,人工鱼巢又相对安全,因此,鱼类产卵成功率、孵化率等都较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