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 防控生产“两不误” 加快经济复苏步伐欧洲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确保防疫物资寄递运输“绿色通道”日本创单日新增病例数新高重庆渝北女民警上榜推广分餐制迫在眉睫东京奥运会开幕时间可能是2021年7月23日
第006版:时事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武隆 防控生产“两不误” 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欧洲疫情形势持续严峻
确保防疫物资寄递运输“绿色通道”
日本创单日新增病例数新高
重庆渝北女民警上榜
推广分餐制迫在眉睫
东京奥运会开幕时间可能是2021年7月23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过半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推广分餐制迫在眉睫

  疫情当前,分餐制再度成为热词。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伴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分餐制再度进入社会视野,而与共餐密切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也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为何幽门螺旋杆菌有“一人得病,全家感染”之说?“餐桌革命”对防控食源性疾病有何作用?

  一人得病,全家易感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成人感染率高达50-60%。

  为何我国会有如此高的感染率?专家指出,“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Hp的主要感染途径。前者即经由唾液传播给他人,后者即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传播。具体来说,平时长辈在给小孩喂饭时先自己咀嚼等行为,都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介绍,不少患者治愈后又因共餐被感染,“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家庭共餐制导致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唾液传染。此外,吃饭时用自己的筷子夹菜,也会增加共餐者的感染风险,而幼儿与老人更为易感。

  胃中“幽灵”关乎群体健康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有多大?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医生伍映鑫说,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3倍,而在发展中国家,约有63%的胃癌病例与Hp感染有关。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的“战斗力”也很强。除胃黏膜外,人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有Hp的“身影”。伍映鑫说,宿主感染Hp后,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胃黏膜损伤,包括Hp定植、损害胃黏膜屏障、炎症与免疫反应、毒力基因造成的损害、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

  “餐桌革命”势在必行

  要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际传播,共餐制的危害不应忽视。潘红英说,除幽门螺旋杆菌外,共餐制还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的传播,比如甲肝、霍乱、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脊髓灰质炎等,这些疾病在共餐的情况下都有传播风险。

  许多人认为,合餐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不好改、改不好、不改好。事实上,分餐制并非西方人专利,其发明人正是华夏祖先。早在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都采用分餐制,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许多历史壁画也描绘了一案一人、分餐而食的场景。到了唐宋,因胡人高脚桌、高脚椅的引进,围桌而坐才初露头角。直至清朝的“满汉全席”,合餐制才彻底流行。可见,分餐制并非西方“舶来品”,也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文化。

  多位专家指出,随着疫情促使分餐制再度成为热词,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推行“餐桌革命”,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记者陈聪、黄筱、董小红、蔺娟、赵丹丹) 综合新华社3月2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