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组合拳”:不让贫困户因疫致贫返贫重庆大部分区县恢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渝企可获融资支持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应先优化“三个环境”主城恢复运营长途汽车站达12个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主任会议举行今年我市将完成营造林640万亩“花果山”上满桃李 脱贫有了“摇钱树”荣昌成川渝合作热土
第004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组合拳”:不让贫困户因疫致贫返贫
重庆大部分区县恢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
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渝企可获融资支持
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应先优化“三个环境”
主城恢复运营长途汽车站达12个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主任会议举行
今年我市将完成营造林640万亩
“花果山”上满桃李 脱贫有了“摇钱树”
荣昌成川渝合作热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果山”上满桃李 脱贫有了“摇钱树”

  (上接1版)在这里,海拔600到800米种有脆红李,800到900米栽了猕猴桃,1000米以上则是适生的茶叶、油茶,此外,还有上百亩的花卉……

  在仰头山及周边区域,三磊田甜农林开发公司流转有7500亩土地,统一打造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基地。

  这其中,脱贫户钟世明就负责一处30亩猕猴桃种植大棚的劳务管理。记者来访时,老钟正忙着给猕猴桃整地、施肥、浇水。绕着树冠挖施肥沟,每株施下一两斤不等的复合肥……老钟每步都有章法,严格按照公司定下的“农事日历”来操作。

  “过去种庄稼,一年忙到头,扣掉成本,剩不下几个钱。”钟世明告诉记者:“如今和龙头企业合伙干,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劳务收益。几项一合计,咱一年能从猕猴桃树上赚下5万多块钱呢。”

  除了猕猴桃、脆红李,这几年黔江的桑树也是不断崛起的“摇钱树”。

  在金溪镇长春村,腾树文等三老汉这几年组建合作社,吃苦耐劳带领村民硬是在石漠化陡坡地上,平整覆土栽桑养蚕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看到合作社效益好,每亩地产值能达到3000元。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想把土地‘送上门’,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有600多人。”这位66岁的土家族老汉告诉记者,合作社蚕桑种植面积也从两年前的近400亩,增加到800多亩。”

  “蚕桑是黔江扶贫骨干产业,目前全区种植总面积有8万多亩,创造的农业产值就达1亿多元。”黔江区副区长孙天明介绍,群众敢于扩大规模栽桑养蚕,这背后是黔江建立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加工、服装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在发挥效用。农民订单有保障,产品不愁销。

  “脱贫‘摘帽’3年来,黔江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补全产业链条,形成以蚕桑、脆红李、猕猴桃等为代表的53多万亩山地特色产业,农民有了‘摇钱树’,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告诉记者。

  (新华社重庆3月1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