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生活方式,“吃得文明”更应成为全民共识。日前,重庆多部门联合发出《“吃得文明”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游客“吃得合法、吃得合理、吃得卫生、吃得礼貌、吃得干净”,以纠正不文明用餐习惯,切断病菌在餐桌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民以食为天。从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解决“怎么吃”的问题,结束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到神农氏尝百草,教人种五谷、豢养家畜,解决“吃什么”的问题,开启农耕文明;从《礼记》等典籍教人如何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疟疾”,到今天注重药膳、食疗,解决“吃得健康”的问题……从吃什么、怎么吃,到吃饱、吃好、吃出健康,一直是几千年来国人孜孜不倦进行研究的“重大课题”。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自古就十分重视餐桌礼仪、饮食文明。无论是祭祀、宴饮重要场合重视礼仪,还是自家吃饭讲究规矩,都是重视饮食文明的重要体现。从“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的古训,到今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有关法律法规,“有所不吃”的理念更是一脉相承。
“吃得文明”,在古代是治国、治家的手段,在今天是个人修养、家庭教养的体现。文明重在细节,习惯重在养成。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养成的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值得固化。也只有每个人从“吃”开始,时时处处“吃得文明”,拒野味、重营养、用公筷、守礼仪、不浪费,养成用餐好习惯,才能让“吃得健康”由共识变为现实,使文明成为生活的追求、社会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