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序推动多个铁路项目复工重庆开辟外汇政策绿色通道13个市级重点市政设施项目全部复工复工以来重庆3个保税区出口超70亿元7天!丰都建成重庆唯一医用防护服生产线涪陵页岩气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云招商” 江津合川成绩喜人保抗疫物资需求,重庆药企两天过审复产重庆商社集团近九成场店恢复营业
第003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有序推动多个铁路项目复工
重庆开辟外汇政策绿色通道
13个市级重点市政设施项目全部复工
复工以来重庆3个保税区出口超70亿元
7天!丰都建成重庆唯一医用防护服生产线
涪陵页岩气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云招商” 江津合川成绩喜人
保抗疫物资需求,重庆药企两天过审复产
重庆商社集团近九成场店恢复营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7天!丰都建成重庆唯一医用防护服生产线

本报记者 周立 龙丹梅

    上坤医疗器械公司,工人在防护服生产车间作业。记者 龙丹梅 摄

  3月4日,丰都工业园区,重庆上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坤公司”)厂房里,100多名工人各就其位,忙着生产无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这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无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企业。

  上坤公司原是一家口罩生产企业,1月22日才拿到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注册证。1月28日,该公司便着手紧急转产生产医用防护服。

  在市级相关部门及丰都县的全力保障下,上坤公司得以在7天内实现紧急转产,几乎从无到有建起了一条全新的生产线。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里的机械设备24小时运转,已生产医用防护服近8万件,为重庆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医用物资保障。

  立下“军令状”,7天内生产出医用防护服

  1月28日,上坤公司接到了紧急转产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任务。

  重庆市药监局启动应急审批,当晚便赶往上坤公司现场核查、跟踪整改,争取在最短时间为该公司发放生产许可证。

  丰都县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胡良才说,明知困难重重,丰都还是立下了“军令状”——7天内,帮助企业实现转产,日产防护服达到1000件以上。

  当晚,胡良才和靳堃等公司管理人员一直熬到29日凌晨4点,列出了13项转产投建内容。

  与此同时,丰都县紧急成立了加快县内企业防疫保供应急物资扩能生产调度指挥部,成员包括丰都县经信委、园区管委会等13个部门、企业。13项转产内容刚列出,便落实到了具体单位、人头,倒排工期到日、到小时……

  重庆市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物资保障组丰都工作组,市经信委、市药监局派专人进驻,帮助上坤公司解决转产中的困难。

  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批防护服下线

  转产的确困难重重。

  首先,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丰都县政府就先行垫付320万元。

  其次,上坤公司之前没做过防护服,没有现成的原料供应商。

  “最主要的原料就是透气复合无纺布和热熔胶条,都是紧俏物资。我们一天之内联系了二三十家供应企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甚至工信部都参与协调,好不容易在山东、重庆、广东分别找到了无纺布、热熔胶条、缝纫机、贴条机等货源。”胡良才说。

  第三,巨大的物流压力下,原料和机器设备怎么运输?重庆市交运集团为此安排了一趟“保运专车”,2月2日,广东东莞的5台贴条机运到了丰都。

  生产防护服还需要大量熟练缝纫工,一时间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工人?

  紧急招工行动在整个丰都县境内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该县董家镇是“寿衣之乡”,有不少缝纫工。该镇工作人员走街串巷上门动员、招聘,同时了解他们有无疫区活动轨迹、是否和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几天就招来20多名熟练缝纫工。

  丰都县工业园区紧急为这批工人进行体检并协调食宿,园区派专人进驻企业进行防疫工作,还为工人提供了稳岗补贴。

  合力保障下,2月3日凌晨1时,第一件“重庆造”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在丰都县上坤公司试产成功。

  2月4日,“军令状”的最后时限,上坤公司第一批防护服下线,日产能1000件!

  扩能成为新难题,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解了燃眉之急

  “摸着石头过河”的生产线终于开始正常运作,但另一件麻烦事又摆在面前——由于没有压条环节的熟练工,企业无法扩能生产更多防护服。

  压条即是将热熔胶带“焊接”到防护服每一处有针眼的缝合处,以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是医用防护服生产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这是个技术活,需要熟练的技术工才能完成。上坤公司的技术培训主要靠压条机厂家的一名调试工,而调试工很快便要离开。

  这时,一个陌生小伙子打来的电话,解了靳堃的燃眉之急。

  35岁的铜梁人肖杨一直在深圳一家防护服企业当压条工,今年春节前才返乡,他也想为战胜疫情出份力。

  “2月5日,我通过新闻了解到上坤公司转产防护服,心想,这种临时转产的公司肯定缺熟手压条工。”肖杨马上辗转找到上坤公司的联系电话,主动要求来丰都上岗。

  2月6日,肖杨到岗,还带来另外4名熟手。

  “他们立即扑上生产一线,还担起了培训新员工的任务,一个月都没有回过家。”说到这里,靳堃颇为感动。

  在市药监局派驻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上坤公司也逐项攻克了生产加工、包装、灭菌、解析等方面技术难题。2月13日,上坤公司送检的1150件医用防护服通过重庆市器械检测中心7天培菌检验,达到国家无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标准并顺利完成收储。

  “目前,上坤公司的员工已从最初20多人增加到170多人,产能也从年前的日产2万个口罩变为现在的日产5000件无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胡良才告诉记者,“这样的成绩,源于万众一心的协同作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