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火神山医院建设者》此刻的世界静悄悄相守元宵记忆茨竹听声
第007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与时间赛跑——火神山医院建设者》
此刻的世界静悄悄
相守
元宵记忆
茨竹听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理重庆

茨竹听声

文猛

  茨竹,作为川鄂茶马古道上一方著名的驿站,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不管是从四川到湖北,还是从湖北到四川,都必须走过这条茶马古道,走过茨竹这方古道上温馨的驿站。于是,一碗茶,一杯酒,一碗饭,一枕梦,成为夜幕下古道最温馨的封面。

  如今,有了汽车,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畅通的乡村人行便道,再奔向茨竹,我们已经没有了祖辈们断肠人在天涯的跋涉。

  从车水马龙的城市出发,柏油公路、高速公路早已覆盖古道。曾经一天的路程,如今就是谈笑之间的旅程。

  走进茨竹古镇边的简朴山庄,月亮升起来,照着森林中的小木屋,蘑菇一般。月光之下,松涛声中,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没有了电话的铃声,没有了微信的嘀嗒声,更没有祖辈明天再踏远路的愁苦。

  茨竹的悠远之声在古道。

  高高的方斗山在这方叫茨竹的地方,亮开一道垭口。旧时,从万州出发,走到长江边的白水溪码头,从白水溪出发,登上高高的茨竹,那是一天的行程。从茨竹出发,走到龙驹古镇,从龙驹古镇经过谋道到达湖北利川,那又是一天的行程。在这天和天之间,茨竹这方垭口必然成为古道上枕梦的驿站。

  这是几十年前的古道踪影,如今,青石板的古街早铺上柏油,曾经飘扬酒旗灯笼的客栈酒家早成了一幢一幢避暑纳凉的洋楼。

  古道还在,在出场镇不远的叫花石板的地方,我见到了一段川鄂古道上保存最好的古道。

  花石板是地名,花石板也是铺就古道的阶梯。花石板路被千年来走过的鞋子、马蹄、驴蹄消磨,低洼处亦不使人跌跤,微微积累有雨,供鸟雀啄饮。凸起处光亮如玉亦不使人绊脚。石板路上的脚印记录着先辈们的脚步声,岁月长河的风雨声。只是当年的马蹄、驴蹄、脚步,早变成今天游人的漫步。

  “弯弯扁担一只梭,我是茨竹背二哥。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打一杵来唱支歌,人家说我好快乐……”背二歌!石板阶梯上早没了背二哥的身影,歌声来自古道边的山林,是个放羊的老汉。

  在这苍茫的群山之中,在这古老的古道之上,老汉的嗓音如此高亢嘹亮,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随着老人的背二歌活泛了,群山似乎都亮开了嗓子,群山伴唱,流云起舞,古道一下又活啦!

  我是在先辈们语言的河流上见过这么一群在路上的人们:背上背架,他们是背二。横起扁担,他们就是挑二。扛上木杠,他们是抬二。他们才是这古道的跋涉者,守望者。

  老汉不断唱着背二歌,领着我们来到古道上一方叫“天书”的地方。那是一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刻着密密麻麻像字又不像字的符号,石板四周围着很多的老人。唱背二歌的老汉说,公路畅通,道路上没有他们的活计后,这群老人每天都会围在这“天书”边,当年在路上没有时间读懂,现在有时间了就想读明白这些石板上的文字。

  走在天书石板上,我们也读不懂那些文字,是天地的密码?是古道的密码?是祖先们的密码?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面前,那依旧是神秘的天书!

  抬山号子嘛哦哦吼嘿——哦哦吼嘿/震天地嘛哦哦吼嘿——哦哦吼嘿/不怕风儿嘛哦哦吼嘿——哦哦吼嘿/不怕雨儿嘛哦哦吼嘿……

  老人们的抬山号子响起来,踏着这掀天撼地的旋律,我们全身突然感到从没有过的力量。

  茨竹的苍翠之声在古柏群。

  从花石板古道一直往下,经过三颗松,凉水井,一片古柏群立刻呈现眼前,几十棵高大挺拔的古柏聚在一起,清风吹过,天地之间弥漫着悠长的柏香。

  不管是几个人才能围住的大柏树,还是碗口粗的小柏树,专家标注在树上的档案树龄都在250年左右。在我的阅历中,这么古老的柏树一般只应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处,这片古柏群偏偏茂盛在古道边、村庄中。

  树下很多乘凉的老人,他们几乎都姓王,说这些树是他们祖先湖广填四川时候落户茨竹栽种的,想为家园挡住山风。祖先们走了,树却一棵棵长大,家园在树挡山风的山湾一家一家地建起来。我们问:这个村庄一定叫王家村啦?老人们说:不叫王家村,叫盛家村,不求在这片土地上称王,只求这片土地上繁盛。

  茨竹的清亮之声在翡翠峡。

  古道上漫步,耳边总隐隐约约传来流水的声音,越往山下走,水声越来越清晰。这么高的山,会有小河?茨竹人没有回答我。走过玫瑰花开满的玫林石海,水声一下清亮起来,眼前一下青翠起来,一道10多公里长的峡谷呈现眼前,不见飞瀑只闻水声。

  听说两岸峭壁高200多米,听说峡谷最窄处2米最宽处20米,听说峡谷的飞瀑成群,险滩密布,河道碧潭幽深。太深的峡,太密的林,让人无法深入峡中,所以峡叫翡翠峡。就那么很宽泛的一个名字,是重庆少有人迹的原生态峡谷,在这里,除了聆听只有聆听。

  我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峡谷的尽头是长江,那清脆的叮咚水声会流入长江浪花之中,我的城市在长江边,我的枕边自然就有这清脆的水声——清清的,轻轻的,青青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