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商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进入上述场所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检测体温。酒店、旅馆、民宿等经营主体必须对入住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逐一登记其身份信息、来源地、联系方式等,发现疑似人员要立即报告属地政府按规定处理,对疑似人员外的其他市外来渝入住人员要求其居住隔离14天。餐饮、棋牌、网吧、KTV、洗浴等公共场所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上述重点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在机场、火车站、汽车长途客运站、码头等重点公共交通场所设置体温检测点,对进出站人员严格进行体温检测,每辆公共汽车配备1名工作人员对乘客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发现疑似人员及时报属地政府按规定处理。要切实做好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网约车等密闭交通工具的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公共交通从业人员、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对未佩戴口罩的一律拒乘,拒不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进一步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前要做好开学后的疫情防控预案,并报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学。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全面摸排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居家情况、活动轨迹、与重点地区人员接触情况等,并建立工作台账和健康档案。要设立体温检测点,对入校师生和相关人员严格进行体温检测。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无关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入校。每日定时对教学楼、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各级教研机构、中小学校要加大网上教学课件研制力度,正式开学前将网络教材提前推送学生家庭,通过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微信群、QQ群等渠道开展教学辅导,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六)进一步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载体,成体系、全媒体、高频次、大强度、黄金段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要通过组织专家解读疫情信息、制作健康专栏、发送健康资料等方式,让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切实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三、强化督查,严肃追责问责
各区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属事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派出督查组,对各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疫情不及时上报、谎报或者瞒报,以及擅离职守、措施不力、失职渎职等情形造成疫情蔓延扩散的,将依纪依法、从重从快予以处理。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