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哗啦……”拧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饮用水就顺着管道奔涌而出。近日,巴南区天星寺镇雨台村村民包宗益拿起洗菜盆,来到池子旁,一边清洗做年夜饭需要的食材,一边指了指堆放在角落里的小型水泵和净水器,高兴地说,“喏,它们都‘下岗’了,今后再也不用打井取水,或是到河边挑水吃,说起来,这还得感谢纪委呀!”
村民饮水,怎么和纪委扯上了关系?原来,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有多位村民先后向镇纪委反映,雨台村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重视民生问题,导致该村斑竹林社123户300多位村民饮水非常不方便,要么自行打井,要么到很远的鸦溪河挑水吃。到了夏季,天晴久旱,便只能靠送水度日。天星寺镇镇纪委书记岳镔说,收到反映后,镇纪委立即开展调查。
“不是我们不作为,而是村、社集体资金薄弱,斑竹林社位置偏远,要将饮用水接通到家家户户,我们测算了一下,包括铺装管网等费用在内,大概需要二三十万元,村里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资金。”雨台村党委书记唐长福说,对于斑竹林社的饮水难题,村干部也深感无奈。
了解清楚情况,镇纪委迅速将有关情况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最后制定了雨台村的“解渴”计划。第一步:在斑竹林社附近,就近寻找饮用水源,并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爱心企业捐赠等方式,筹集铺装水道管网、安装净化和过滤设施所需资金,确保2019年底前,达到饮用标准的水接入斑竹林社全体村民家中;第二步,进一步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协调自来水厂,加快自来水管网安装和接入工作,确保2020年6月底前,雨台村自来水饮用实现全覆盖。
方案既定,立刻行动。相关单位按照计划,安装管网、调试水压……镇纪委严格履行监督职责,采取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和实地检查等方法,对雨台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开展全过程监督检查,督促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严格资金审核支付程序,防止出现改变资金用途、挪用截留等问题,督促有关单位、村委会把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去年4月,雨台村斑竹林社饮水池正式开工建设。两个多月后,斑竹林社蓄水、管网、净水三项工程全面完工。不久前,达到饮用标准的水沿着管道,流入了123户村民家中,第一阶段的计划顺利实现。
春节前夕,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包宗益家。望着水盆里干净清澈的饮用水,想到今年第二阶段的自来水饮用计划也将从梦想照进现实,75岁的包宗益脸上满含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