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智博会,吸引了50万人次观展。在这场全球智能产业的盛会上,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智慧文博展区,其集中展示了国内文博领域尖端的智能化成果,为智博会增添了一缕清新的文化气息。
10吨重的考古移动实验平台车、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展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市民华绍萍听完工作人员对智能展柜的介绍后表示,这个看似普通的玻璃展柜,能利用顶部的调湿机控制湿度,还能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分析出文物的受欢迎程度,真不可思议!
在重庆,目前已有近百家博物馆,2017年,重庆各大博物馆推出精品展览207个,接待观众3002万人次。在本届智博会上展出的这些文博领域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文物“高枕无忧”,造福子孙后代。
除了多种专业的智能化设备,智慧文博展区还有众多互动项目,也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参与。
“原本以为只有孩子会感兴趣,没想到许多成人都自愿排成了长队,只为了戴上MR眼镜,体验1分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老地图、老重庆MR体验”互动项目平均每天都吸引了超过300名观众体验。
重庆日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铜车马、秦陵地宫VR漫游”“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上海博物馆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数字展”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观众。市民白家萍体验完“白鹤梁VR体验”项目后开心地说,戴上VR眼镜挥动双臂,就像在长江中游泳一样,以后一定要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
事实上,这些互动体验项目也是“文物+大数据智能化”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式。
本届智博会虽然闭幕了,但这些互动体验项目及智能化设备散发的文化气息却愈久弥香,在博物馆等地继续发挥着“联结历史 创造未来”的作用,让优秀的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