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建 袁耿林 版次:013 来源: 2025年10月13日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统筹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能级提升,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旅游业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举措。要以培塑文旅品牌“壮骨”、提质文旅业态“强筋”、深化文旅营销“活血”,让现代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明互鉴,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行稳致远。
培塑做强文旅品牌体系“壮骨”。文旅品牌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金名片”,也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文化引擎。一是着力文旅规划设计提升。以打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提质建设千年成渝古道、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三条高品质文旅景观带,打造“两江四岸·山水都市”“英雄之城·红色记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乌江画廊·多彩武陵”等精品游线;突出板块特色,实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世界级内河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三峡原乡”民俗体验品质,做靓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二是着力水上旅游精品提升。提档升级游轮旅游产品,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化、个性化游轮,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游轮母港和辅港;发展环保型“水上巴士”观光快船,建设以万州为中心,忠县、巫山、奉节等地为重要支点的“水上巴士”站,培育形成多样化的“水上巴士”产品体系;培育多元化水上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水主题旅游项目,推动沿江区县在支流、湖泊及港湾发展游艇、快艇等休闲旅游产品。三是着力陆上旅游精品提升。整合提升“长江盆景”忠县石宝寨、石柱西沱古镇等景区,打造“三峡库心”旅游区,支持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云阳龙缸、梁平百里竹海、城口亢谷等腹地景区开发,形成高密度精品景区集群;依托“红色三岩”、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经典景区,打造“红岩思政”研学产品;推动丰都南天湖、巫溪红池坝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开发打造一批城镇旅游综合体、城市休闲公园(街区),实现从“一线游”到“一片游”、从“沿江游”到“腹地纵深游”、从“单线游”到“环线游”等多样化转变。
提质做优文旅业态体系“强筋”。提质做优文旅业态,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一是着眼文旅融合。培育文化产业聚集地,深度开发传统工艺、特色节会、博物馆文创、文化民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创园区、基地、街区、小镇和艺术之乡;打造文旅融合精品,迭代升级《重庆·1949》《印象武隆》等一批演艺节目,创作《巫山神女》等一批优秀演艺产品;整合提升乡村旅游,突出乡村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有机农庄等新兴业态转型,打造“三峡原乡”乡村旅游品牌;强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物美价廉的文创产品。二是着眼产业融合。推动跨界融合,依托重庆高山森林资源发展“文旅+生态研学”“文旅+恐龙科普”“文旅+森林康养”等产业,构建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购物公园等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业态、全链条”文旅消费新格局。三是着眼惠民有感。推进镇街文化服务一体化,加快打造“家门口的文化体育设施”,持续推进文化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一批农家书屋、城市书房、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围绕游客优先、群众受益,持续完善旅游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各景区场馆的5G网络覆盖水平。
深化构建文旅营销体系“活血”。构建高效文旅营销体系,精准释放文旅融合效益,将文旅资源有效转化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本。一是拓宽联动渠道。加强与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邻省联动,突出优化整合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游船、旅游专线等交通网络,大力开拓“自驾游、周末游、周边游”市场;深度参与“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惠民活动,加强旅游联票等异地文旅联动模式探索,推动企业赴东盟等境外客源市场开展文化交流、旅游推广,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文旅服务体系。二是创新营销手段。创新一体化宣传营销机制,深化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建立一体化宣传营销基金,变“分散策划、各自用力”为“整体策划、整合推广”,提升“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文旅IP影响力,加快塑造区域整体品牌形象;提升节会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等品牌节会。三是细分受众群体。精准细分游客市场,深耕对接东南亚国际市场和川陕鄂等国内市场,高度关注“95后”“00后”游客群体的需求,提升入境旅客通关、住宿、支付等服务便利化水平;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等流量产品,动态开展“渝味360碗”评选,讲好性价比、突出情绪价值,让“看一场赛、吃一碗菜”成为重庆文旅新潮流、新时尚。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