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麦”到“一条链”

忠县麦制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十亿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版次:005    来源:    2025年10月13日

秋日长江,波光粼粼。三峡库区腹心的忠县新生港,一艘货轮缓缓靠岸,一袋袋来自北方的面粉,经港口传输带运往金沙河集团重庆公司的库房。

几乎同一时间,在港区的另一侧,工人们正将一批批包装精美的面条装车,这些产品即将通过水陆联运销往西南各地。

“一个港口,连接起一个产业的‘进’与‘出’。”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国家级航运码头新生港的联运优势,忠县成功打通了“买全国、卖西南”的产业动脉,建立起以“重庆小面”特色主食加工为主、调味品和浇头加工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从“一粒麦”到“一条链”,忠县麦制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加速成形

紧密协同的麦制品产业链条正在忠县加速成形,而这一链条的核心,源自金沙河集团的规模化入驻。

金沙河集团曾入选“2024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日加工小麦23000吨,行业排名第四;日产挂面5000吨,行业排名第一。

2021年,这家行业巨头落子忠县,总投资15亿元,建设包括小麦仓储、小麦加工车间、挂面生产车间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小麦100万吨、小麦仓储10万吨、挂面35万吨,提供直接就业岗位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000个。

“金沙河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忠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金沙河重庆公司先后荣获“重庆市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等称号。2024年,该公司制粉车间处理小麦量达12万吨,挂面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3.26亿元。

今年,金沙河重庆公司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川渝地区消费习惯,调整生产结构,加大适合当地市场需求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拓宽销售渠道。据预估,该公司今年全年产能将提升至少30%,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

智慧工厂促使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忠县的传统麦制品企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忠州腐乳酿造公司(以下简称忠州腐乳)成立于1956年,其传承的忠州豆腐乳技艺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清代。如今,这家老牌企业正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实现非遗技艺的智能化蜕变。下个月,忠州腐乳新建的200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将全面竣工,为产能扩张提供坚实保障。

“从传统加工到智慧工厂,忠州腐乳正在实现迭代升级。”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重庆麦制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公司的技术改造与产能升级项目正全速推进,关键设备升级,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在生产环节,企业引入磨浆机、豆浆浓度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大幅提升对本地大豆等原料的加工精度与效率;在调味品生产拓展环节,新添的蒸料设备、不锈钢发酵罐、制酱机、制醋机等,深化了对麦、豆等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化建设同步推进,既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突破,更是对重庆麦制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贡献。”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实施的冷链仓储、智能物流、营销运营及研发中心建设,将全面打通“生产—仓储—研发—销售—配送”数字化链条,有效拉动区域内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据悉,整个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小麦年加工能力将提升至2000吨,预计带动麦制品相关销售收入新增5000万元,直接新增就业岗位20个,并带动300户农户实现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

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产业生态

龙头引领,群体联动。金沙河与忠州腐乳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面食生产与调味品研发上下呼应,小麦加工与豆制品酿造首尾相连,忠县麦制品全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种植环节,忠县通过推广优质麦制品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全县优质麦制品种植面积达到8.8万亩,同比增长8.64%,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在加工环节,麦制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目前集群内拥有麦制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增长18%,加工能力和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忠县麦制品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21.35%。加工产值与一产产值比达到1.95:1,同比提高90%。

此外,忠县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麦制品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

忠县正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小麦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小麦种植、加工、仓储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建立麦制品产业集群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忠县麦制品产业集群的建设,正是‘小切口’推动‘大产业’的生动实践。”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入推广,一粒粒麦子正在三峡库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愈发强健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