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膺 版次:012 来源: 2025年09月15日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共建高水平实验室,聚焦数据要素应用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引领性、创新性的研发活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重庆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西部数据资源汇聚枢纽,要以数字化变革为牵引,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汇聚、顺畅流通和深度应用,用“数”赋能、以“数”提质、乘“数”前行,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全面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重庆方案、展现重庆担当。
强化数据要素优质供给,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基础。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资源,其高效优质供给是释放数据价值、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强化数据要素优质供给,需打破壁垒,确保数据要素“愿供”“能供”和“好供”,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供给的规模和质量。一是构建数据要素供给信任机制。实施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配套数据产权登记等基础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体系,明确主体责任和数据差异化使用规范;依托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探索智能制造、跨境数据等特色领域确权机制。二是激发数据要素供给活力。依托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有条件的公共数据平台更大规模开放;纵深推进数字产业链供给侧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生产运营全链条数据的积累沉淀;通过龙头企业带头供,重点行业率先供,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企业、个人数据供给活力。三是技术赋能构建数据要素供给基础底座。建立数据托管底座,完成大规模数据归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建立数据治理底座,对归集数据进行标注、清洗、脱敏和脱密处理以及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
加快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畅通数字经济运行的循环脉络。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是数据发挥基础要素作用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着力打通束缚数据要素流通的堵点卡点,推动各种分散异构数据高效有序流通,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布局数据安全流通基础支撑。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创新发展;打造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赢的数据流通利用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运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带动供应链合作伙伴共享数据资源;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地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互联互通;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据资产合规上链,探索更大市场空间。如重庆入选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国家创新发展试点”,应充分发挥数据创新引擎作用,围绕优势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流通利用服务生态链,带动全市数据产业发展。二是培育数据要素流通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枢纽,构建跨区域互联互通数据交易网络,完善数据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场内挂牌+场外备案”双轨制数据交易机制;引育技术型、应用型和服务型数据商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多元数据服务生态,鼓励在重点发展、特色板块等领域规范开展数据托管、合规咨询、数据经纪等专业服务;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鼓励数据企业、科研机构等落地,构建多元主体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三是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通。依托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制定互认机制及标准,推进数据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等积极推进数据跨境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数据跨境合规有序流动;完善跨境数据监管,推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深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激活数字经济创新增长的核心动能。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数据要素高价值转换与创新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通过多场景应用,数据深层价值得以充分挖掘、重构和释放,并在数实融合中进一步放大、倍增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一是打造高价值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围绕数据要素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深化政企协作打造高价值“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务实生效的数据场景解决方案;聚焦社会治理等多跨协同领域,一体推进应用场景开发;结合山城特色、区县产业优势,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数据应用场景;依托数据要素专题活动,激励全社会共同挖掘数据市场需求。二是培育高效能产教研融合创新平台。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共建高水平实验室,聚焦数据要素应用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引领性、创新性研发活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三是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目标,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完善数据产权、收益分配等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健全财税、金融配套政策,建立包容审慎的安全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的正向循环。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5SKJD06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