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版次:004 来源: 2025年09月15日
城市之美,不止于形,更在于魂;城市之治,不止于表,更在于里。
近日,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紧扣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提出打造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的重要任务及具体举措,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重庆城市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去年以来,九龙坡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系统实施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实现东西协同、整体跃升,加速打造“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从高位布局到项目落地,从治理理念到群众反馈,一幅有形有感、可知可感的城市现代化治理新图景正在这片工业底蕴厚重、空间格局多元的九龙大地上逐步铺展。
以“十大行动”为抓手
筑牢城市现代化治理主骨架
城市现代化治理,首重系统思维、高位统筹。
去年以来,九龙坡区将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作为推进治理能力变革的战略性抓手,坚持区委统一部署、专班推动落实、全域协同推进,构建起一套横向贯通、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现代化治理主骨架。
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涵盖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聚焦城区缓堵保畅,系统治理交通微循环和堵点;提升滨水空间品质,不断刷新桃花溪和彩云湖流域“颜值”;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厚植文明风尚;推进城市环境提档升级,绘就“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新面貌;强化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夯实城市数字治理支撑体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逐步探索出规建运治一体化实施路径;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推动产业楼宇升级,激发楼宇经济活力;促进专业市场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高标准打造城市“八个一”标志性成果,突出功能配套与品质塑造。十项行动既各有侧重,又协同并进,共同搭建起九龙坡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四梁八柱”。
在谋划上,九龙坡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百姓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作为行动出发点。比如,实施“一点一策”,因地制宜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探索“三清两整三补”工作法,推动绿化设计、建设、管护一体化;制定《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十九条措施》清单,确保全区与全市无缝衔接。每一项行动都有专门的规划思路、推进路径和评估机制,力求做到精细化、系统化、制度化。
“十大行动”,不是简单的“十个项目”,而是统筹谋划下的整体推进,是九龙坡现代化治理的“主骨架”。它既涉及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也涵盖生态环境、数字治理、文明风尚,覆盖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行动的系统集成和统筹推进,九龙坡将“把城市当景区建设、当客厅管理、当资本运营”的理念落到实处,推动城市品质全面跃升。
今日的九龙坡,“十大行动”正在全域展开,既有景观的精雕细琢,也有治理的机制创新,更有产业的蓬勃生长。战略谋篇已定,实施路径清晰,现代城市治理的“四梁八柱”已然立起,为“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的大美九龙坡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标志性项目为牵引
驱动城市品质跃迁和片区蝶变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九龙坡区在实施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中,坚持把城市当景区建设、当客厅管理、当资本运营,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见效,以点带面撬动全域蝶变,让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理念具体化、可感知、可体验。
当景区建设,提升的是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走进黄桷坪涂鸦街,画笔正点缀着老墙,曾经的旧巷在色彩中苏醒。通过“艺绘黄桷”项目,居民和艺术家们共同挥毫,将楼宇化作巨幅画布,让这里从“想涂就涂”变成了人人珍惜的艺术画廊。去年以来,九龙坡区坚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创新探索“三清两整三补”工作法,街道绿化更新、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地标焕新同步推进。桃花溪、彩云湖等重点区域系统整治,水清岸绿、岸线明亮,生态与景观交织成画。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区、主次干道绿化彩化工程,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城市名片”。
当客厅管理,营造的是城市的舒适与温度——
起于枢纽港北高速下道口,九港大道的宽阔道路向远方延伸。两侧是疏朗的草地与挺拔的树木,这条双向八车道的迎宾长廊,以简约通透的现代气韵,串联起枢纽港产业的活力与未来。这里正是九龙坡城市客厅打造的真实写照之一。在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九龙坡区把“百姓家长里短”作为治理的出发点,持续改善居民的生活体验。道路微循环改善,停车资源拓展,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养老服务设施提档升级,老年食堂烟火升腾,公共文化空间“遍地开花”,人们推门可见“诗与远方”。同时,大数据智能化的赋能,也让AR视频集成场景、数字孪生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供水、燃气、交通等实现智能感知与闭环处置,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更智慧的治理中不断提升。城市逐渐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客厅”,宜居宜用,令人流连。
当资本运营,释放的是城市的动能与活力——
今年4月,重庆首家AI交互苏宁易购Plus在石桥铺开业。不远处的华硕潮创城因福朋喜来登酒店等优质项目焕发新生,而万科023即将迎来的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正为这里注入新的产业动能。据悉,九龙坡区把有限的空间资源作为战略性资产,全力推进产业楼宇升级、专业市场提升,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效益”。一栋栋产业楼宇加速集聚企业,一座座专业市场完成数字化转型,一批闲置资源通过盘活再利用转化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九龙坡区在“闲置地块”利用上同步发力,已盘活闲置土地1404亩,并通过修建停车场、打造公园集市等多元途径补齐城市功能短板,还以土地置换保障宽幅板带等产业项目用地,让“沉睡”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带动消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民生改善与国资保值增值双赢。通过“当资本运营”,九龙坡正把城市打造成新的产业承载地和资本汇聚地,增强现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从“当景区建设”的环境之美,到“当客厅管理”的宜居之感,再到“当资本运营”的发展之势,九龙坡区正在推动城市品质跃升与片区蝶变。在这背后,是治理理念的更新,更是治理模式的重塑,“十大行动”正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以专班体系为引擎
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长效运行
城市治理走向现代化,关键在于能力的系统重构与机制的协同进化。九龙坡通过“十大行动”的持续推进,已形成一套逻辑清晰、运行高效、结果导向的治理能力体系,实现从项目推动向制度驱动再向系统治理的不断跃升。
组织体系上,九龙坡建立了“1个总专班+10个专项专班+1套督导机制”的治理架构。各专项明确区领导牵头、部门主责、属地落实,形成区级—部门—街镇三级统筹、闭环推进的责任链条。搭配“清单管理+问题销号+挂图作战”的推进机制,每项任务都形成“事前计划—过程调度—末端验收”的全流程闭环,确保责任到人、进度到点、督办到事。
闭环思维不仅体现在组织推进,更体现在城市治理的日常运行中。九龙坡区探索“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管理模式,燃气管道、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接入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从事件感知、风险预警到应急处置的全链条闭环。重点区域还嵌入AR视频集成应用,织密“智慧感知网”,大大提升了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和精细度。
“过去一个问题要多部门来回协调,现在通过一体化平台,能实现高效闭环处置。”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执法与基层治理层面,“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的推行,使多头执法逐步整合为“一口响应”,事件处置效率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同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的提档升级,公共空间的优化利用,均通过制度化安排实现长效运行,城市“客厅环境”正日益温馨宜人。
资源运营也更加科学规范。九龙坡区积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效益。通过制度创新与市场化探索,闲置空间盘活利用,产业楼宇加快成长,不仅增进了民生福祉,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践证明,制度的约束力与机制的执行力正在把“看得见的项目”转化为“带不走的能力”。
一系列制度化成果正逐步显现。“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标准”为城市发展划定了安全底线,“‘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办法”为镇街综合执法提供了操作规范,“产业楼宇分级评价办法”为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这些制度既回应了治理现实所需,更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长效根基。
准确把握现代化新重庆城市发展时代坐标,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九龙坡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既是一场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也是一场治理逻辑的革命。
接下来,九龙坡区将进一步迭代升级“十大行动”——锚定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之城”愿景,持续深化城市应灾能力建设、宁静安居、物业矛盾化解、停车综合治理、拆违治乱、征收拆迁地块清零和利用、公轨出行优化、空中“飞线”整治、市民文明素质提升、“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等十大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在“城市当景区、当客厅、当资本”的理念引领下,九龙坡区正在以更新的面貌、更高的标准、更强的韧性、更智慧的治理、更温暖的服务,描绘出可持续、高质量的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九龙坡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