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2 来源: 2025年09月15日
(上接1版)
短短几年,重庆汽车产业焕新升级,脱胎换骨,不断跃升。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汽车行业的蝶变重生只是其中一例,“绿色发展”正发挥神奇裂变的乘数效应,成为推动重庆经济动能高速转换的密码。
比如,重庆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科创高地,着力建设绿色智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居西部第一。
科技的“魔法”,为工业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重庆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8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各项数据年均增量连续3年实现西部领先。
得益于工业的逐绿而行,重庆“双碳”目标加速落地。“十四五”以来,重庆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GDP年均5.6%的增长,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
此外,重庆目前还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碳市场碳价升幅排名全国8个试点之首。
2024年,重庆GDP历史性站上3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34.6%,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1.8%。
“绿色发展”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一场势不可挡的产业变革,加速传统工业重镇的自我重塑,助推重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携手联动
协作共赢谱新篇
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方能让局部优势真正汇聚成全局胜势。
全长约6397千米的长江,遍地好风景、处处有生机。用好长江经济带这条中国经济的“金腰带”,意义非凡。
近年来,重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携手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加速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以更高水平的协同联动,汇聚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
8月21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满载着388个标准集装箱的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民润”轮,缓缓驶离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果园港,并在8天后抵达太仓。沪渝直达快线开通之后,从重庆到上海的时间比原来缩短近1/3。
自2019年起,重庆联合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江海联运离港确认”监管模式,物流成本降低40%,累计开行超过5400艘次,运输集装箱141万标箱。从西南内陆到东海之滨,重庆和上海并肩而行,成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作的典范。
比如,重庆携手上海进行“渝车出海·江海联运”出口汽车重庆报关中转模式首航测试,开创出口汽车内陆水运口岸报关历史先河,今年前6月水路运输整车达到22万台。
除了物畅其流,渝沪两地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在加速流动,一场从生产到生活的广泛合作正在不断延伸。
衡量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和厚度,现代产业是重要标尺。2019年至2024年8月,上海籍企业来渝投资项目超800个,合同金额超7700亿元,重庆高新区三安意法碳化硅晶圆生产线、永川区东方希望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全产业链等项目接连落地。
破浪前行、风雨同舟,共建长江经济带这艘巨轮上,重庆的伙伴还有很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近年来,川渝携手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实施川渝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落实“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助推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7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超30%。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正与重庆上演着合作共赢的“情缘”。2019年至2024年8月,浙企来渝投资项目近1000个,合同金额超6100亿元;宁波舟山港与重庆开通渝甬班列,构建重要国际物流大通道;去年5月,从浙江舟山港启程、装载着5400余吨进境粮食的万吨级江海直达船抵达重庆,为两地开辟节省时间和物流成本的新航线。
江河奔涌,其力在合流;城市生长,其势在联动。一艘艘货船运来机遇,一次次协作聚沙成塔,正是这样一步步由点到面的改变,正是这样一次次精诚协作的牵手,带给长江经济带厚积薄发的力量,绘就出区域协同的壮美画卷。
开放赋能
通江达海启新程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是应有之义。
和汇入海洋的长江一样,重庆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这里,“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实现无缝连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有效叠加,重庆紧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定位,正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闪耀世界舞台。
向东,长江作为贯穿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重庆外贸货物进出的主渠道之一。
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吞吐量均突破2.3亿吨。
从果园港出发,货轮经长江水道可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连通,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效拉近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各地的距离。
向北,以重庆为起点,中欧班列(成渝)可衔接京津冀地区、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对接东北亚地区,连通欧亚文明。
9月8日,一列满载“重庆造”汽车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15天后,长江岸边最新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即将驰骋于德国莱茵河畔。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3400列,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开行数量与货运量均稳居全国前列,驰骋欧亚大陆的“钢铁骆驼”极大压缩世界的时空距离。
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紧紧将东南亚、南亚国家圈入怀抱。
7月12日,1271台长安汽车整车采用“JSQ特种笼车铁路运输+滚装船海运”模式,由钦州港发往中东,创下了该业务单批次运量新高的纪录。这是“渝车出海”首次实现“包船”运输,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全链路整车物流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4个港口,推动东盟成为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
重庆走向世界,世界拥抱重庆。
当前,重庆正加速重构长江经济带的开放版图:国内的机械设备、汽摩配产品、电子产品等由此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中亚、欧洲、东南亚;国外的矿石、农产品、机电设备等抵达后,再由此沿长江分拨至全国。服务国家战略,链动全球市场,重庆不断彰显内陆开放新气象。
奋进再击桨,江河共潮生。当巴渝大地唱响的这首“长江之歌”汇入世界文明交流的“大河交响曲”,我们相信,重庆蓬勃向上的希望在这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在这里,中国式现代化的梦想在这里,人类美美与共的未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