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创新实践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版次:001 来源: 2025年09月15日
开栏语
就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强用好基层单元、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建设人民当家作主市域实践新范例,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要求,呈现我市深化打造基层单元的生动实践、推动更多标志性成果涌现,本报记者走进部分区县,探访迭代升级代表家站点、规范建设特色基层单元,融入治理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民呼我应、民呼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高质量发展中的鲜活故事。今日起,本报开设“建好基层单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庆实践”专栏。敬请关注。
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万象汇商场负一楼,有个共享练习室。周边居民排队预订场地还赞不绝口,为啥?“从室外的公园到商圈室内排练,空间大还免费,我们都愿意来。”9月4日上午,在此候场等待排练国标舞的社区居民罗亚芳说。
这个共享练习室,有260平方米,不仅有空调,还配备了一个舞台。自去年6月投用后,已吸引周边28支队伍“错峰”使用,成为大家练舞蹈、表演和其他排练活动的首选场地。
免费共享练习室,是“民呼我为”的生动体现,也是大渡口区人大深入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升级”听民声汇民智平台载体,激发各级代表履职活力,向群众关切的难点堵点“进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看似两难诉求 其实有解
“以前,我们在附近的大渡口公园跳舞,夏天热、冬天冷,除了担心刮风下雨,还担心被投诉噪音扰民。”罗亚芳说,有了这个共享练习室后,大家不用“打游击”锻炼了,和社区的小年轻们排期使用,热热闹闹更有氛围。
“坝坝舞噪音扰民,归根到底是公共空间少。”谈及共享练习室,大渡口区人大代表、新山村街道锁口丘社区党委书记张炼很是感慨。部分居民想要足够好的活动场地,部分居民希望不被打扰,这个看似两难的诉求,其实是有解的。
在张炼看来,这个群众长期反映、具有普遍共性的难题,通过街道深度融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的“人大代表一线通”“民呼我为”机制纾解打通。
作为全市首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示范单位,新山村街道以覆盖辖区4.5万常住居民的“群众需求”画圈,引导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代表深入基层一线、直面群众需求,促进经济融通、社会沟通、民意畅通、情感相通,一体推进街区、商业区等更新改造。
民呼我为响应 一举三得
在万象汇,代表直通一线的平台是位于这里的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张炼和街道议事代表、万象汇商场负责人许睿然在此碰了头。“商场还有一片闲置场地,可提供给社区使用。”许睿然介绍,共享练习室是一种新型消费场景,流量能汇聚更多人气。双方一拍即合。
随后,张炼牵头启动“民呼我为”响应,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摸清居民对练习场地面积、配套等需求;许睿然则积极协调商场运营团队,拟定闲置区域改造方案——不仅争取到免租金,还同步配套了展示墙等设施。街道则将这片空间纳入文化配套建设。
年初听民声,年中有结果。2024年6月,共享练习室正式启用。“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为生活圈补充了新场景,盘活了商业体闲置资源,一举三得。”新山村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已在辖区3个关键节点设立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
迭代体系功能 各有特色
“深化打造基层单元融入治理,既要规范建设,还要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詹永胜介绍,该区坚持党建统领、系统推进、创新发展、机制保障、数字赋能,迭代升级家站点体系功能,现已建成代表之家9个、代表联络站68个、联络点6个。
如,九宫庙街道建成全市首批集成式标志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组织代表双月回家、单月进站、日常驻点,为民解难题办实事,设立“红旭救援队民情联络点”,延伸服务至江岸巡逻、应急救援等领域。茄子溪街道15年坚持举办民情恳谈会,建立民意诉求闭环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心头事”,把民情联络点建在产业链上,助推汽摩产业快速增长。
建胜镇人大则持续做实“民生议事会”,聚焦民生关切,推动问题高效解决。跳磴镇人大探索“义渡360”议事协商机制,三级代表全程参与闭环协商。各镇街人大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深化打造基层单元,推动当地基层民主实践向纵深、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