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来源: 2025年08月25日
(上接1版)
此次获评市级瞪羚企业称号的70家企业,均来自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汽摩配套产业占比最大,共有15家行业企业入选。其他入选企业包括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行业企业12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12家,先进材料8家等。这70家瞪羚企业在2024年实现总营收154.5亿元,企业年平均研发费用投入1290万元。
从地域分布看,两江新区入选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达11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渝北等制造业大区入选企业数量紧随其后。另外合川、璧山、潼南等渝西地区入选企业亦为数不少,展现出当地企业蓬勃向上的科创能力。
“我们将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瞪羚企业保持跳跃式高成长性,推动一批‘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矩阵不断壮大。”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独角兽数量位列西部第一
五类发展特点呈现渝企创新亮点
截至目前,重庆有独角兽企业9家,数量位列全国城市第9位、西部第1位。
“我市独角兽及瞪羚企业以蓬勃创新的发展势头,助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亮点不断。”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独角兽及瞪羚企业呈现5类发展特点——
发展潜力大。独角兽(含潜在)企业估值超100亿元的有7家、超200亿元的有3家;瞪羚企业2024年度营收共计713.7亿元,净利润52亿元。
创新能力强。独角兽(含潜在)企业2024年度研发费用共计68.9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8%,有6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00%;瞪羚企业2024年度研发费用共计38.4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2%,10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20%。
成长性高。独角兽(含潜在)企业近3年营收增长率超48.2%;瞪羚企业近3年营收增长率达32.6%,其中12家企业超100%。
赛道新颖。独角兽(含潜在)企业有21家企业分布在空天信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瞪羚企业有17%属人工智能领域,7%属未来制造领域,5%属前沿新材料领域,其他企业均属新兴产业领域。
市场竞争力强。独角兽(含潜在)企业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大;瞪羚企业累计参与203项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195家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188家企业主导产品进入国内外多个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
“对入选的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我们不会‘一选了之’,将从资金、项目等多渠道持续帮助它们发展壮大。”该负责人表示,比如在此次同步举行的产融对接会上,一批投融资机构就与部分独角兽瞪羚企业达成4.5亿元意向投资。
接下来,我市将在空天信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赛道持续发力,通过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适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全周期服务体系等一揽子举措,加速培育和赋能更多独角兽瞪羚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