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主题的“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活动”在河北省张北县元中都考古遗址举行。
据介绍,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遗址原称“白城子”,1998年开始考古挖掘,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是我国元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对研究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资料。2000年,元中都遗址被列入“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2001年,元中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
蒙元为何要建中都城?
公元1307年,元朝,一纸诏书,一座新的都城拔地而起。在已经拥有大都、上都、哈剌和林三座都城的情况下,蒙元又建立了一座中都城。下旨建立新都城的,是一位名叫孛儿只斤·海山的年轻人,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1307年,他在大都继位,世称元武宗。元代汗位继承,是一种蒙汉杂糅的方式——嫡长子继承与“忽里台”大会公推大汗的双轨制。前者,是自上而下指定,后者,是诸王自下而上推选。这一制度下,最终往往是军事实力决定候选人的成败。长期镇守漠北的海山,就是靠军队和漠北诸王的拥戴夺得的政权。但当时的大都,是其帝位竞争对手、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势力范围。立足未稳的新君要在大都之外确立新的“根据地”。建在哪里?元武宗想到了草原,那里才是他的“王兴之地”。而今张北一带的“旺兀察都”草原,处于农耕、游牧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大都、上都之间,北通哈剌和林,南到西域,北控漠北,南俯中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而且周围有山势拱卫,湖泊众多,水草丰美,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一年之后,“旺兀察都行宫”建成了。1308年中秋节,武宗皇帝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并着手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留守司。 1311年,武宗逝,其弟仁宗继位,“罢城中都”,但仍作行宫使用。后来的文宗、顺帝等皇帝和重臣都曾来此巡幸、议事、做佛事。再后来,宫室被烧毁,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埋藏于荒烟蔓草间。作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后又返回草原所建的都城,元中都可谓上承宋金、下启明清,对于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演变极为重要。